2024年11月19日,京东方传感事业部部长带队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所离子电子学实验室进行访问交流。离子电子学实验室负责人魏迪研究员和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交流。魏迪研究员对京东方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京东方传感事业部部长首先介绍了京东方公司以及京东方传感业务的发展历程,传感业务布局以及未来京东方在传感业务的愿景等内容。
2021年,京东方制定了“屏之物联”发展战略,构建了“1+4+N+生态链”业务发展架构。其中,1为半导体显示,这是京东方的产业核心,4为Mini 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智慧医工等四个事业群,这是未来京东方的发力方向,N为物联网细分业务场景,生态链为京东方的合作伙伴。
随后魏迪研究员介绍了纳米能源所离子电子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成果。
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杜岩代表离子电子学实验室做了《基于TENG的能量采集与智能传感系统》报告,介绍了离子电子学实验室在传感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双方深入探讨了合作,魏迪研究员针对京东方的“屏之物联”提出了Beyond the Screen: Pervasive Sensing for Ubiquitous, Adaptive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即,下一代屏幕作为无处不在的具身智能、普适传感技术UI界面,可更广泛应用在IoT不同场景中。离子电子学实验室的远程感知(tele-perception)技术与京东方屏相结合,将帮助京东方布局未来20年后的技术节点。京东方表示,非常赞同魏迪研究员的描述和概念定义,未来的具身智能沉浸式传感交互场景有无限想象空间,屏不再是只具有显示功能,与京东方“屏之物联”战略高度契合,并期待与离子电子学实验室一起开放创新,作为BOE新的发力方向,进行重点布局。
魏迪研究员在其编著的《国家科技战略引擎:新型研发机构》一书中指出,创新需要经历原始创新(基础科学)、技术转化创新(技术应用研发)、将转化成果变成大规模产品销售能力(市场化)三个阶段。在“科学-技术-市场”之间有两个“死亡之谷”。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是第一个“死亡之谷”;从技术到市场的商业化转化是第二个“死亡之谷”。大多数科技项目死在了第二个死亡之谷中,和在市场前线最先听到炮声的上市公司合作,为成功跳跃第二个死亡之谷提供了可能。离子电子学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做既能上书架又能上货架的科研,通过与上市公司及集团公司开展横向合作或者建立联合实验室,解决企业切实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寻找二次成长曲线做出前沿探索的贡献。
魏迪 • 副主编,《
国家科技战略引擎: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